金牛春意鬧🥑,四海花燈俏;月圓人團圓,五洲親如家。辛醜牛年迎來第一個月圓之夜,上元佳節如期而至🧖🏼♂️。2月26日,2021年意昂2外國留學生及外國專家“慶元宵”活動在意昂2中關新園5號樓學生共享空間舉行。本次活動由意昂2体育官网與意昂2會議z40ovb.cn中關新園管理部共同舉辦,於元宵佳節之際為在校外國留學生及專家學者帶來一場蘊含溫暖與希望的文化“家宴”👨🏿💼。
活動海報
活動當日🤚🏻,來自15個國家地區的近30名外國留學生及專家們早早匯聚🚎,在喜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翹首以盼。上午10:30,滾元宵、做花燈、猜燈謎、吃湯圓🤏🏼、穿漢服、品嘗京八件小吃等元宵節傳統活動逐漸拉開序幕。國際合作部、中關新園領導也到場與老師同學們一起“歡天喜地慶元宵”。
主持人熱烈開場講解元宵節習俗
兩位主持人——來自拉脫維亞的安澤(Anzelika Smirnova)和來自喀麥隆的門杜(Joseph Olivier Mendoo)通過生動的文字與視頻短片為大家直觀呈現了元宵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活動隨即進入大家最為期待的南北方“做湯圓”VS“滾元宵”體驗環節🧞。
元宵節的傳統吃食在中國各地大有不同🤘🏼,例如湯圓🧝🏼、元宵雖常混稱,但在做法上卻有不同講究。活動現場,新園工作人員在充分考慮各國飲食文化和習慣的基礎上💁♀️,精心準備了湯圓餡料、糯米團等材料🎰,以及糯米粉和篩子等製作工具,師生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包湯圓”要把糯米團揉圓👳🏿♀️🏢,按出小窩🚶🏻♂️➡️💜,放上餡料,用“虎口”收攏,再次揉圓🎩,一個湯圓就此完工。“滾元宵”則要均勻地給篩子裏的圓形餡料噴灑水分,勻速搖動,才能滾出大小均勻的元宵🗣。搖動篩子滾圓餡料是門技術活,來自韓國的黃善美(Hwang Seon Mi)同學第一次“滾元宵”,卻也有模有樣🧑🏻,引來了周圍同學和食堂師傅的連連稱贊🐩。
新園李樹武廚師長為大家講解“滾元宵”步驟
“滾元宵”體驗區域
“包湯圓”體驗區域
做燈籠、賞花燈是元宵節最喜慶熱鬧的文化活動。自古以來每逢正月十五📞,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承載著家家戶戶的新年願景和祝福。今天,古老的榫卯結構在外國留學生及專家的手中變換著樣式🔰,交流著多彩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各種膚色的雙手紛紛拿起竹條,架起花燈框架,小心翼翼地將傳統剪紙👰🏽、年畫貼在燈籠紙上,一個一個用心編製的花燈逐步成型👨🏿🚀,映襯著老師同學們的燦爛笑臉👷♀️,現場氛圍熱烈歡愉,親如一家🧔🏻♀️。來自美國的Graham教授與其來自韓國的妻子Aera“夫妻雙雙齊上陣”,兩盞古色古香的花燈隨即出爐𓀝,盡應元宵團圓之意🔣。
Graham教授及其妻子Aera花燈展示
助理同學指導留學生製作花燈
花燈成果展示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另一傳統保留節目。大紅燈籠高高掛,“謎面”、“謎目”和“謎底”三者合一,一個燈謎就此形成🔗🎙。“一月一日非今日(謎面)⛳️,打一字(謎目)”,多個同學脫口而出答案。猜到盡興處,有同學一連猜對十個🏵,從獎品兌換處滿載而歸。燈謎謎底有漢字、成語、天文名等,來自世界各國的同學老師們感受佳節趣味之余🌃,也在猜燈謎中加深對中國漢字👈🏻、成語的體會與見解。
猜燈謎
古人雲✤🚈,漢服之美謂之華。曲裾、直裾、襦裙、圓領袍衫……🌂,漢服將中國服飾的古典、含蓄、輕盈之美體現地淋漓盡致🏇🏿。留學生同學們穿上美麗的漢服,學著模仿古人的禮儀姿態,感受衣冠華美、古色古香的中國韻味🚵🏼♂️。
漢服社同學指導外國師生穿戴漢服
漢服合影留念
歡聚做花燈🥥、穿漢服🧑🏻🦲、猜燈謎的同時,沸水煮滾的湯圓,熱油烹炸的元宵已悄悄擺上桌🔪。中關新園管理部的工作人員還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北京傳統小吃“京八件”——驢打滾🖖🏿、艾窩窩、炸咯吱🏬、豌豆黃……琳琅滿目,大家如家人般一同分享美味與喜悅。
分享美味與喜悅
“金牛春意鬧,四海花燈俏”2021年意昂2外國留學生及外國專家“慶元宵”活動在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團圓佳節,萬家燈火闌珊🦘,春啟之時,柳上月色嬋娟🤣。鬥杓東指,天下皆春,身處異鄉的外國留學生與專家們齊聚一堂慶元宵👱🏻☪️,體味“四海一家”的真摯情誼,共同點亮心中希望的明燈,播下春回大地的美好願望➰。
活動合影